史明课题组揭示乙肝病毒清除新机制

发布者:马文君发布时间:2025-04-01浏览次数:10

近日,史明教授课题组揭示了一种名为PGLYRP2的肝脏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天然免疫相关模式识别受体蛋白。该蛋白通过相分离机制实现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捕获与清除,为开发针对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药物提供了新的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已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

乙肝病毒(HBV)感染后,其基因组cccDNA会长期潜伏于肝细胞核内,犹如种子库,导致病毒反复复制。现有药物如核苷类似物虽能抑制病毒复制,却无法根除cccDNA,一旦停药极易复发。更棘手的是,婴幼儿感染后慢性化率高达95%,而成人感染后自发清除率可达95%。这种年龄依赖性免疫差异的机制长期成谜。 

史明教授团队通过大规模筛选,发现肝细胞特异性表达的PGLYRP2蛋白是乙肝病毒的天敌。这一蛋白具有两大杀手锏一是相分离病毒:精准打击cccDNA相分离是近年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概念,指生物分子通过液-液相变形成无膜细胞器,调控基因表达等重要过程。研究团队首次发现,PGLYRP2的固有无序区(IDR)可通过相分离形成分子笼,将HBVcccDNA包裹其中,阻止其转录和复制;二是核质穿梭病毒阻断衣壳组装PGLYRP2不仅能入核锁死”cccDNA,还能在细胞质中与HBV衣壳蛋白(HBc)结合,干扰病毒衣壳的正常组装,并促进PGLYRP2-衣壳复合体的分泌。这一过程不仅直接抑制病毒产生,还能激活肝脏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和CD8+T细胞,双管齐下增强抗病毒免疫。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和表观遗传分析,揭示了一个关键机制:PGLYRP2的表达随年龄增长显著上调。在新生儿肝脏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3A的高活性导致PGLYRP2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抑制其表达;而随着肝脏发育成熟,甲基化水平下降,PGLYRP2表达激增。

这项原创研究不仅揭示了肝脏抗病毒免疫的全新机制,更开辟了相分离调控药物这一前沿领域。随着后续研究的推进,PGLYRP2有望成为乙肝治愈之路上的有力工具。团队已就相关研究申请国内国际专利,临床应用转化也在开展中。

论文链接: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88083



文稿:史明

初审:顾宁,马文君

复审:张勇

终审: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