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本科重点专业展示

发布者:张宁发布时间:2011-12-06浏览次数:5300

 生物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1995年11月创建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同时建立生物技术专业,1996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十六年来,在校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生物技术专业的综合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11年7月已有12届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并从2009年起招收英才班学生,2011年起招收本硕连读学生。积累十六年的办学经验,尤其经过学科的本科教学评估专项论证等学科工作总结,生物技术专业明确了办学思路和学科定位,经过初期的大量积淀性工作凝炼了办学思想和专业发展方向,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已组建了较为完善的专业队伍,已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1人,教辅5人,秘书2人。教师队伍中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龙江学者1人,省中青年专家1人。师资队伍博士化率达97%,具有国外学习经历者占76%,是具有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学缘结构合理的年轻队伍。
学科现已建设和发展了可与国际前沿研究接轨的,可以运用先进生物技术解决理论问题和科学研究问题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的研究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科研方向涉及了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糖生物学,空间生物学与航天医学,发育生物学,纳米生物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微生物基因工程与生物防治、抗肿瘤药物与分子靶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组织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图像、生物信息技术、结构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十多个研究方向。其中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发育生物学、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和微生物基因工程与生物防治,这些方向的学术研究均实现了与国际前沿研究接轨,所涉及的干细胞生物学和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与治疗等研究内容是当今国际急需解决的重大基础问题,也是我国人口与健康保障研究的重点。纳米生物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微生物基因工程与生物防治两个研究方向还具有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特点,面向国家重大研究和人才需求。各研究方向均已连续多年接收生物技术本科生的人才培养。
空间生物学与航天医学作为一个特色性研究方向,针对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和星际探索的需求,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航天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优势,融入了本学科多个研究方向,在空间重粒子辐射与高额致癌风险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空间(模拟)微重力环境下,细胞损伤机制和防护以及空间组织工程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融合将会形成一体化的“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保障工程”研究体系。该方向承担着面向我国载人航天和开拓远疆的生物医学探索与技术开发,近年已在国内形成特色。
纳米生物医药和生物传感器、抗肿瘤药物与分子靶点是生命科学与医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交叉的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食品和环境安全及战场生化武器的快速检测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也是国际上颇具生命力的新兴研究方向,同时也是我国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中支持的重点。
微生物基因工程与生物防治作为学科早期建设的方向,目前已有较好的积淀,在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农药等生物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已初见端倪,其部分技术已应用于城市垃圾处理及农用有机肥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应用背景。
近几年生物技术专业以培养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素质创新能力的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从2009年起招收英才班学生,2011年起招收本硕连读学生。强调本-硕贯通式长周期培养和本-硕-博英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完成本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第四年完成硕士课程学习,然后在导师地指导下进行为期两年的科研实践,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对于有继续深造的潜能,并能胜任后期研究工作的学生,可以进入博士阶段的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4-6年的博士论文工作。
本科生培养是学科的基础工作和核心工作。学科积极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坚持教学与科研一元化。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态和具体学情,坚持一般传授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对本科生的全过程培养。学科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交叉研究”校科技创新优秀团队,拥有“生物工程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保藏和研究利用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部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国防特色(新兴与交叉)”专业,共建了省农科院、省水产研究所、哈药集团等多个校外本科生生产实习基地,拥有包括高端仪器设备、细胞培养室、动物房、冷室等教学和研究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获得“细胞生物学与实验”、“普通生物学及实验”等校优秀课程。
    生命科学学科的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注重人才培养一直是本学科的办学根基。学科同国内外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俄、法、德、日、瑞士、香港、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合作关系。如哈佛大学医学院、得克萨斯A&M大学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密歇根大学 Ann Arbor 分校、亚利桑那大学、佐治亚理工、日本新泻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本专业利用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支持了60多名在读本科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从事交流学习,如: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每年还利用CSC项目和其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输送了多达15%的本专业的毕业生前往国外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生物技术专业录取分数近年在省内同专业排名第一,在校内排名前百分之四十,本专业近五年来致力于英才培养,同时也根据就业的大环境,本着精英人才培养的原则,始终保持原有招生规模,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已有1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中每年有多人(15%以上)申请到国外一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或CSC项目,就读申请学校的博士学位。留在国内的学生绝大多数选择读研深造,毕业的学生已成为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企和外资企业的科研教学、产业研发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如: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发育所、北京生命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黑龙江省电力局、黑龙江情报研究所、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宝洁公司、上海和黄药业等等,并在各自的岗位取得优异成绩。
本专业办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并呈现出强大的进一步发展潜力,正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一流生命科学学科迈进。

专业特色优势
专业的发展水平在国内所处的地位及社会声誉
我系本科生生源随着学校整体生源情况的大幅度提高,入学学生的平均水平居全校中等偏上。近三年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平均为51.7%,毕业率平均为96.3%。我系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是升学和就业。近三年就业率平均为90.69%,考研录取率78.7%。
为把握社会需求,了解我系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基本保证,系内组织开展了毕业生调查和联络工作,以便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我系的办学方针,对参加工作和考研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反馈信息表明,我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勤奋、踏实、工作负责。此项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专业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本年度为本科生开设30门课程,其中独立开设实验3门,双语教学课程2门、全英文课程1门。近五年编写教材2部,讲义4本。近五年发表教学改革论文5篇。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拥有校优秀课程2门(细胞生物学和普通生物学),1名教师(陈岩)获校教学优秀二等奖,1名教师获校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级2项、校级22项,获校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近5年,随着学科的整体科研实力的增强,学科各研究方向在国家多个层面上获得研究经费的资助,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3项,国家863项目6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的总经费14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专著6部,获得授权专利4项。并多次获得国家、部委及省市成果与奖励,2005年引进人才的研究工作于2010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已组建了较为完善的专业队伍,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1人,教辅5人,秘书2人。教师队伍中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龙江学者1人,省中青年专家1人。师资队伍博士化率达97%,具有国外学习经历者占76%,是具有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学缘结构合理的年轻队伍。
生命科学学科近年来大力引进人才,近五年引进7名归国留学人员,分别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获得博士学位或进行博士后工作,选留本校优秀博士毕业生1人。目前我系学术带头人和大部分教师均为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留学归国人员。同时积极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相应专业培训一年以上,近三年有3名教师赴美国访问学习。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还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有兼职高层次人才2人,其中首席顾问1人(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Laura E.Niklason教授,2011年聘),合约教授3名。我们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将采取的策略主要是自身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近期将以引进为主,提高引进人才的学术研究环境条件和支持力度,为高端人才的发展提供条件。5年来在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的成长和培育中均取得了较好多成绩,为进一步申报国家杰青和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奠定了非常好多基础工作。


专业教师名单
序号    姓名    年龄    第一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学位    职称    何种高资历教师(注2)    主要教研、科研方向
1    李  钰    49    佳木斯医学院 
医学 学士学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遗传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癌生物学
2    杨  谦    52    东北农学院 
植物保护 学士学位    英国里丁大学 
植物病理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微生物/生物防治/微生物工程
3    戴志飞    43    湘潭师范学院  
化学教育  学士学位    中科院感光所  
物理化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
4    吴  琼    44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学位    日本新泻大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发育生物学
5    石铁军    42    佳木斯医学院 
临床医学 学士学位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
神经科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神经生物学
6    刘绍琴    38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应用化学 学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化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生物传感器
7    杨焕杰    43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学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 
遗传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细胞分子生物学
8    陈儒明    40    福州大学轻工业系 
生物工程 学士学位    英国剑桥大学/MRC线粒体生物学研究所     教授     博导    线粒体生物学
9    黄志伟    32    兰州理工大学 
应用化学 学士学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 结构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教授    博导    结构生物学
10    魏力军    41    哈尔滨师范大学
植物学 学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空间生物学
11    陈  岩    50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教育 学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遗传学 硕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发育生物学
12    宋金柱    41    东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学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微生物工程
13    赫  杰    40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学位    东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分子细胞生物学
14    施树良    43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学位    日本京都大学
分子肿瘤学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分子肿瘤学/遗传学
15    孙  艳    37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学士学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生物化工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纳米生物材料
16    聂  桓    33    哈尔滨师范大学
生物工程  学士学位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糖生物学
17    高艳光    33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技术专业 学士学位    东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专业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纳米医学材料
18    顾  宁    38    日本京都教育大学
生物教育  学士学位    日本 京都大学 人间环境学研究科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细胞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19    宋枭禹    3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 核磁技术及应用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医学物理与工程
20    郭喜明    33    内蒙古师范大学 化学教育 学士学位    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光生物学与光化学及其生物膜材料
21    刘川鹏    37    吉林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22    田维明    36    山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 学士学位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硕导    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
23    刘丕刚    42    东北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 学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学位    副教授        环境微生物/微生物工程
24    韩  放    34    东北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 学士学位    东北农业大学
预防兽医学 博士学位    讲师        空间生物学
25    张凤伟    32    内蒙古民族大学
淡水渔业 学士学位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博士学位    讲师        发育生物学
26    丛  华    33    哈尔滨工业大学
应用化学  学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学位    讲师        微生物工程
27    贺洪娟    30    西南大学
生物学 学士学位    山东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讲师        发育生物学
28    曹广丽    31    东北农业大学
微生物学 学士学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学位    讲师        微生物工程
29    黄雪媚    30    西北大学
生物技术 学士学位    吉林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讲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0    郭彩欣    34    东北师范大学
化学教育 学士学位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物理化学 博士学位    讲师        纳米生物医学材料
31    韩正滨    32    东北农业大学
生物技术 学士学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细胞生物学 博士学位    讲师        发育生物学
32    韩凤桐    31    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学士学位    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博士学位    讲师        癌生物学
33    王长林    30    兰州大学 
生物科学 学士学位    兰州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博士学位    讲师        神经生物学
34    张  颢    30    河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学士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博士学位    讲师        癌生物学

教学条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情况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下设一个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实验设备经过“211”(投资90万)、2002年实验室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20万)和2004年学校用于本科教学评估项目(投资174万,2006年全部到位)的扶持,环境和设备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实现了从无到有到完全具备的过渡,2009至2010年进一步得到国家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总计200万资助,用于国防特色专业的建设。本科教学实验室已分出了功能明确的数码互动实验室,主要用于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实验课程的实验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此实验室投资了54万元的建设费用。同时具备了用于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以及一个用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标准化实验室和细胞培养室。具备了用于生命科学实验的主要设备,包括PCR仪、发酵罐、尼康倒置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离心机、定量分析设备和纳米生物技术研究设备等。目前本实验中心每年承担总计66个实验、274×2.5学时的教学任务,实验开出率100%。已经具备了能完成学科主要实验教学的多功能性实验室(本科生实验课用实验室475m2,实验准备室50m2)。现有研究室总面积约4800m2。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实验使用面积和实验设备条件。目前仪器完好率达90%,年更新率8%。
在实验内容方面,积极改进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国际生命科学前沿研究领域接轨。为此,我系于2009年再一次修订了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强调了各个实验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增加了体现生命科学学科特点的综合性、设计行实验;经典的生命科学实验;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作为独立课程开设的实验已有三门,包括基础生物学实验I、II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
实践基地建设
生物技术专业已建有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是我系的生物工程研究所。根据专业性质及要求我系还与企业共建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黑龙江省农科院、哈药集团、水产研究所、微生物所等),达到了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产品生产和设计过程。校外基地包括有黑龙江省农科院(花卉生产中心及生物技术研究所、水稻栽培、育种、水稻叶瘟病观察、调查感染水稻叶瘟病的情况及分级等)、哈药集团(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发酵与生产的全过程)和黑龙江省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鱼类及水产品检验测试中心),三年来各基地共接受了107人次的生产实习。实习基地有专职、兼职教师和辅助人员,承担对学生的科技指导、生产工艺与流程的教学指导和毕业设计的课题指导。

教学改革与管理
建系以来,生命科学系一贯坚持高素质、高效率的精干管理队伍建设。重视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结构优化,工作努力、责任心强,使我系的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校的多次教学评估中我系一直居中上位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学管理队伍的辛勤努力。
教学管理队伍由系主任、教学秘书、教学督导和教学指导教授委员会组成。系主任作为教学带头人,负责整体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秘书是本系的专业毕业生,负责辅助具体执行学校和本专业的教学任务;教学督导和教授委员会成员负责督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执行状况,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和监督。
我系的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好,熟悉学科的专业知识,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实做好,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工作。由于我系是一个新学科系,管理人员较少,管理工作面广,所以他们既是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协调者、通讯员,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还承担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大量工作。出色的完成了我系教学管理工作,使学校的教学意图、管理规定得到了良好的贯彻和落实。他们认真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教师相处和谐、融洽,是教师的知心朋友。
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能够重视教学管理的研究和总结,并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近五年我系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发表5篇教学管理类论文,承担省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3项。
建系以来,我系始终把教学规章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将质量监控建立在规章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制定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同时还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聘请在生命科学教学中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老专家指导我系的教学规划与教学制度的制定。注重发挥专家的作用,结合新兴学科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的有关措施。并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遵照学校制定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条例》,及时将学校组织的教学督导组和每个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结果进行总结,并反馈给相关教师。系内建立有关领导与教学督导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未由系内教学督导检查教学各环节,并进行任课教师的评估。及时掌握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不影响教学计划的执行。
制定了详细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度与质检措施,并在教学运行中严格执行。
将以上评估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形成了一个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循环和质量保证。
我系根据学校的要求,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了学生的学籍和成绩网络化管理。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重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的考评,制定了任课教师须知。近几年来,我系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和措施,如:青年教师的试讲和导师制制度、任课教师须知、岗位聘任条例、教学督导制度、职称评定一票否决制等。全体教师均能认真备课、上课、重视实验课教学,认真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严肃考试纪律,不给人情分。课堂教学中能适时适度地渗透科学的人生观教育,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细致入微地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不露痕迹地纠正学生的偏激、自负、自卑和懦弱等不良习性,寓教于言,寓教于行。使我系的师德师风始终保持了积极、健康和乐观向上的良好风尚。
在学科风气的建设上,注意弘扬正气,杜绝学术浮躁、急功近利和教风不正等不良的社会现象的侵袭。
把教风建设从常规性的事务工作上升到理论创新的高度,促进了我系正气的发展。教师们积极投身各项教学活动,不计名利、默默耕耘、爱岗敬业的精神成为生命科学系发展和质量保证的基础。
为适应把学生培养成国际化的精英人才的目标,迎接新的挑战,打造有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的研究进展不断进入课堂的动态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2008年利用学校学生培养方案修订的机会,组织全系教师系统评估和规划了本科专业的教学体系,调整了全系两个本科专业28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实验课程的建设和实验内容的更新与调整,解决了课程间的衔接与不同课程中内容重复的问题。为使学生们有能力参加近年开展的国际生物制造大赛建设了创新课程体系,组织了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专业理论和实验课程。
在学校多方支持下,生命科学系凝练了有明显交叉特色的学科方向、建设了用于支撑各方向的公用研究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为学科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是学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我系将引进和培育学术造诣高、把握学科前沿研究方向、有明显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引进和培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拔尖人才,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科教学与研究人才梯队,强调团队建设。随着学科人才队伍的壮大,学科还积极营造团结、开放、研究思想活跃、不断产生学术创新的研究环境与学术氛围,强调着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在学校和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的师资队伍具备了年轻、高学历、知识结构完整、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学科布局日渐清晰。

人才培养质量
思想道德修养
多年来,我系学生的思想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状况,院、系着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密切结合学生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正面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根据小班级的实际情况,本着以党建带团建的思想,抓好支部建设,学生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来共发展党员15名,班内学生干部以党员为主,在班级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班级建设,为班级的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对学生党建工作实行制度化、公开化和透明化,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使党员的发展规范化。
此外,我系还积极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新生入学之初我系组织系里的领导、各教研室老师与学生见面,介绍学科情况,提高大家对本专业的兴趣。注意由教授、博导开展面向学生的讲座,并要求学生参加从国内外邀请来的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系实行班主任制和导师制,从大一开始配备班主任,在大学的四年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动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主动关心和积极地解决学生在思想和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每届学生入学之初,提出“不让一位同学掉队”的要求,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协理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贯彻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我系长期以来把学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始终把建立良好的考风作为各项工作的衡量尺度。通过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工作部门互相配合,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每一届新生入学时系主任亲自进行学前教育,强调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班主任定期开班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注重诚信教育,通过正面教育和课堂上任课教师的严格管理,督促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常年坚持考前动员制度和考场巡视制度,考前积极宣传学校有关考试纪律和违纪处分的规定,学生能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从未发生违纪事件。
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生命科学与工程系积极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在每年的理学院院庆活动中,我系同学都积极准备各种节目,许多同学和班级获得突出贡献奖。每一年为迎接新生的到来系里都要举行迎新联欢晚会,这不仅增进了学生对院系的感情,而且为新生与老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同学在学有余力的同时积极投身社团活动中,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生命科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科学,20世纪后期的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前沿实验研究带动了新的理论大量产生。因此,未来生命科学的领军人,既要具备雄厚的基础理论,同时也要具备厚实的实验技能。
我系从学科特点出发,坚持理论课的知识更新与经典基础理论的结合,特别强调了实验科学在生命科学各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坚持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紧跟学科发展的新形势,由2002年级开始及时开设了生物信息课程。
按照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培养力度。在学校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在专业学习阶段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在专业外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四、六级外语通过率显著提高;2011届四级100%,六级63.64%。
重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根据专业的特点,安排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同时给学生创造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在毕业设计期间,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通过计算机生物信息网络进行的生物信息分析和相应生物软件的运用。
此外,我系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中还采取以下多项措施:
1)学生提前下实验室,增加毕业设计的时间。实行从三年级开始选导师的方法,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学生在大二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尽早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情况。在此期间,导师引导和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兴趣。
2)开放研究室、将毕业设计与学科研究课题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我系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都是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我系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到目前为止,完成和正在进行的国家创新课题2项,学校创新课题30余项。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1)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可促进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是学生自主性综合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毕业设计还是培养严谨科学作风的重要环节。因此,我系极为重视毕业设计,采取多种措施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在认真贯彻学校关于毕业设计管理的规定的同时,结合院系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与实施细则。
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的难易程度和综合训练均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深度、广度及难易程度适当,选题直接与学科研究方向结合,每人一题,而且能够结合实际、全面反映了培养目标要求。
2)毕业论文质量
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毕业设计大纲及论文评分卡。同时,我们要求指导教师首先把好选题关、开题关,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和整理工作,确定毕业设计方案和计划,完成开题报告;把好中期检查关;把好论文版面质量关,要求采用电子文档、统一打印装订,论文的格式统一,图表规范;把好毕业答辩关,采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进行答辩。通过确定评分卡的考核项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题理解程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课题研究工作量的大小及创造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培养方案
成果展示
教学研究论文统计表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署名顺序    发表时间    发表刊物或方式    获奖
情况
1    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评价改革探析    赫杰    1    2007.03    科教论坛    
2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
与思考    陈岩    1    2007.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3    生物类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研究    陈岩    1    2008.07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4    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
与思考    宋金柱    1    201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5    “生化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孙艳    1    201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    



教学研究课题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项目结论    项目
主持人    参加人员
1    在动物生物学教学中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07.12        陈岩    李钰
2    《生化工程基础》的教学研究及改革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08.12        孙艳    丛华  宋金柱 杨谦 李燕杰
3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平台建设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2009.12        李钰    孙艳、丛华、李燕杰、杨谦

专业科研论文统计表
序号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发表时间    发表刊物或方式    检索收录类型(注)    检索收录批号、时间    获奖情况
1    黄绿木霉纤维素酶提纯及其性质研究    杨谦    2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检索    EI检索20070610415643    
2    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杨谦    2006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检索    EI检索20063210056493    
3    两株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杨谦    2006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检索    EI检索20063210056494    
4    两株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的诱导机理研究    杨谦    2006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源    EI源20064610240679    
5    Genomic and Functional Evidence for an ARID1A Tumor Suppressor Role.    李钰    2007    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SCI    SCI000247147900004    IF:
3.937
6    UTRN on chromosome 6q24 is mutated in multiple tumors.    李钰    2007    Oncogene    SCI    SCI000249401300013    IF:
6.872
7    Insulin Receptor Activation in Solitary Fibrous Tumors.    李钰    2007    J. of Pathology    SCI    SCI000245481900007    IF:
6.213
8    Stabilized hemocompatible coating of Nitinol devices based on photocrosslinked alginate/heparin multilayer    戴志飞    2007    Langmuir    SCI    SCI000248886700038    IF:
3.9
9    Resistance gene analogues are clustered on chromosome 3 of sugar beet and co-segregate with QTL for rhizomania resistance.    田艳艳    2007    Genome (Canada)    SCI    SCI000246079100007    IF: 2.1
10    Expression of the HSP24 gene 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刘丕钢    2008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SCI    SCI000253008400001    IF: 0.95
11    哈茨木霉Ubc基因的克隆    刘丕钢    2008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EI20084411672459    
12    哈茨木霉chiv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优化    刘丕钢    2008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EI20084111636692    
13    Recent Advances in Nanosensors for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Detection    刘绍琴    2008    Adv. Powder Technol.    SCI    SCI000262067400004    IF: 0.494
14    Prepared Chiral Nanorods of Co(II) porphyrin Dimer and Studied Changes of UV-VIS and CD Spectrum with Aggregate Morphologie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郭喜明    2007    inorganic chemistry    SCI    SCI000246907800003    IF:
4.123
15    Effect of solvent influence on J-aggregate of tetra-p-hydroxyphenylporphyrin
(THPP) under different pH    郭喜明    2008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SCI    SCI000261711400061    IF:
1.486
16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photosensitizer for the photodynamic
therapy    郭喜明    2008    Metal Ion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SCI    SCI000258426900073    
17    One-Pot Construction of Doxorubicin Conjugated Magnetic Silica Nanoparticles    戴志飞    2009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    SCI000272142700009    IF:
2.631
18    Quantum-dot-modified microbubbles with bi-mode imaging capabilities    戴志飞    2009    Nanotechnology    SCI    SCI000270219800005    IF:
3.644
19    Self-assembled hemocompatible coating on poly (vinyl chloride) surface    戴志飞    2009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SCI    SCI000271757300038    IF:
1.793
20    Novel thrombo-resistant coating based on iron-polysaccharide complex multilayers    戴志飞    2009    ACS A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SCI    SCI000267421200018    IF:
2.925
21    Novel Iron-polysaccharide Multilayered Microcapsules for Controlled Insulin Release    戴志飞    2009    Acta Biomaterialia    SCI    SCI000266506800012    IF:
4.882
22    A Promising Drug Controlled-Release System Based on Diacetylene/Phospholipid Polymerized Vesicles    郭彩欣    2009    Langmuir    SCI    SCI000271522800039    IF:
4.268
23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Nanocomposite Films of CdTe Quantum Dots and Glucose Oxidase    刘绍琴    2009    Langmuir    SCI    SCI000266604000080    IF:
3.898
24    Bioinspired Synthesis of Vertically Aligned ZnO Nanorod Arrays: Toward Greener Chemistry    刘绍琴    2009    Crystal Growth & Design    SCI    SCI000271272900032    IF:
4.162
25    Organized Nanostructured Complexes of Polyoxometalates and Surfactants that Exhibit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chromism    刘绍琴    2009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SCI    SCI000264275300016    IF:
6.99
26    A new serine protease gene from Trichoderma harzianum is expressed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杨谦    2009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Microbiology     SCI    SCI000263058200004    IF:
0.67
27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Novel Chitinase chi58 from Chaetomium cupreum in Pichia pastoris    杨谦    2009    Biocheioch Emical Genetics    SCI    SCI000268001200011    IF:
0.978
28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ntifungal protein from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B29    杨谦    2009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SCI    SCI000264623600004    IF:
1.014
29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RVELD1, a novel nuclear protein that is down-regulated in multiple cancers and silenced by DNA methylation    李钰    2009    Cancer Letters    SCI    SCI 000268343000011    IF:
3.504(2008)
30    Encapsulation of Quantum Dots Inside Liposomal Hybrid Cerasome Using a One-Pot Procedure    戴志飞    2010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SCI000284409500020    IF:
0.628
40    Novel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based on microbubbles generated from surfactant mixtures of Span 60 and polyoxyethylene 40 stearate    戴志飞    2010    Acta Biomaterialia    SCI    SCI 000281318400020    IF:
4.882
41    Stabilized liposomal nanohybrid cerasomes for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s    戴志飞    2010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SCI    SCI 000279911000016    IF:
5.787
42    The fabrication of novel nanobubble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for potential tumor imaging    戴志飞    2010    Nanotechnology    SCI    SCI 000275652200033    IF:
3.644
43    Improved biocompatibility of thrombo-resistant iron-polysaccharides multilayer coatings on Nitinols    戴志飞    20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SCI    SCI 000274971900017    IF:
2.502
44    A novel amperometric biosensor based on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acetylcholine esterase for the detection of carbaryl pesticide in water    戴志飞    2010    Talanta    SCI    SCI 000284972800040    IF:
3.29
45    Liposomal architecture boosts biocompatibility of nanohybrid cerasomes    戴志飞    2010    Nanotoxicology    SCI    SCI  DOI: 10.3109/17435390.2010.546950    IF:
3.88
46    In Vitro Evalu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rug Release from 47Polyethylene Glycol 48Stearate-Modified 49Polydiacetylene 50Nanovesicles    郭彩欣    2010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SCI    SCI DOI:10.1166/jnn.2011.5136    IF:
1.43
47    Polydiac51etylene vesicles as a novel drug sustained-release system    郭彩欣    2010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s    SCI    SCI 000274767300053    IF:
2.6
48    Liposomal architecture boosts biocompatibility of nanohybrid cerasomes    高艳光    2010    Nanotoxicology    SCI    SCI  DOI: 10.3109/17435390.2010.546950    IF:
3.88
49    Cloning of two cellobiohydrolase genes from Trichoderma viride and heterogenous expression in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宋金柱    2010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SCI    SCI 000275161700055    IF:
2.038
5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ice straw degrading 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 C-5    杨谦    2010    Biodegra Dation    SCI    SCI 000273082700010    IF:
1.873
51    Three Tubulin Genes of Trichoderma harzianum: Alpha, Beta and Gamma    杨谦    2010    Brazilian Archives of Biology and Technology    SCI    SCI 000281560900009    IF:
0.447
52    Cloning and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a Novel Endoglucanase Gene egVIII from Trichoderma viride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杨谦    2010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SCI EI    SCI000276252600010 (EI收录号:20102212965955)    IF:
1.420
53    Cloning of a Heat-Stable Chitin Deacetylase Gene from Aspergillus nidulans and its Functional Expression in Escherichia coli    杨谦    2010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SCI EI    SCI000278178500020(EI收录号:20103013097540)    IF:
1.420
54    Expressed sequence tags-based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in a biocontrol strain Trichoderma asperellum    杨谦    2010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SCI    SCI000283577400003    IF:
2.038
55    Haloterrigena daqingensis sp. nov., an extremely haloalkaliphilic archaeon isolated from a saline-alkaline soil    杨谦    20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SCI    SCI 000283830300002    IF:
1.93
56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SOD gene to Trichoderma harzianum    杨谦    2010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SCI    SCI 000273481900019    IF:
1.082
57    HHMD: the human histone modification database.    吴琼    2010    Nucleic Acids Res    SCI    SCI 000276399100024    IF:
7.835
58    Involvement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in Angiogenic Factor Transcription in Bi-maternal Mouse Conceptuses.    吴琼    2010    J Reprod Dev    SCI    SCI 000275253600013    IF:
1.637
59    In Vitro Evaluatio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rug Release from Polyethylene Glycol Stearate-Modified Polydiacetylene Nanovesicles    郭彩欣    2010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SCI    SCI DOI:10.1166/jnn.2011.5136    IF:
1.43
60    Polydiacetylene vesicles as a novel drug sustained-release system    郭彩欣    2010    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    SCI    SCI 000274767300053    IF:
2.6
61    PPIase domain of trigger factor acts as auxiliary chaperone site to assist the folding of protein substrates bound to the crevice of trigger factor    刘川鹏    2010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    SCI    SCI 000278417700017    IF:
4.956
62    Mitochondria-targeted Cytochrome P450 2E1 Induces Oxidative Damage and Augments Alcohol-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刘川鹏    2010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SCI    SCI 000280542100033    IF:
5.328
63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precise gene deletions and insertions in Escherichia coli    刘川鹏    2010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 and Biotech    SCI    SCI 000278695800021    IF:
1.214
64    Reversible Photoswitchable Fluorescence in Thin Films of Inorganic Nanoparticle and Polyoxometalate Assemblies    刘绍琴    201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CI    SCI 000275660500019    IF:
8.5
65    Polyoxometalate-based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d Films: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刘绍琴    2010    Nano Today    SCI    000281217600008    IF:
13.237
项目统计
共发表论文篇数    人均篇数    国家级奖励篇数    省(部)级奖励篇数
98(选出有代表性的65篇论文列出)    2.9        


承担的科研项目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立项时间    委托单位    科研经费    项目主持人    备注
1    候选的人肺腺癌转移抑制基因OPB7-1表达调控及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305400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8    李钰    
2    用于癌症光动力荧光诊断的光合微胶囊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6    戴志飞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靶向超声造影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0    戴志飞    
4    高通量N-糖基化技术分离乳腺癌特异性糖蛋白糖链结构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8    聂桓    
5    用于癌症光动力荧光诊断的光合微胶囊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    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6    戴志飞    
6    人肺癌细胞MARVELD1的核相互作用分子及影响粘着斑复合体动态组装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9    李钰    
7    细胞内Cu/ZnSOD淀粉样纤维结构的组装以及对线粒体的损伤(308005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    刘川鹏    
8    mir-341、mir-1188、mir-370在小鼠发育中的表达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2    吴琼    
9    模拟微重力效应影响人骨肉瘤细胞纺锤体结构及其组装检验点功能的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2    魏力军    
10    具有"门禁"、孔道修饰和形貌可控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应用于siRNA靶向转染与控制释放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    孙艳    
11    基于三糖基脂质的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在超声分子影像学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6    戴志飞    
12    量子点/酶纳米复合光学传感器用于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209750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2    刘绍琴    
13    水源水体中环境激素的高灵敏快速荧光检测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34    郭彩欣(2)    
14    寒地主要农业生物质的好氧发酵和土壤地理修复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2006    科技部    15    杨谦    
15    纳米材与器件-高灵敏农药残留检测酶纳米结构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2007    科技部    40    刘绍琴    
16    酶纳米结构传感器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200707    科技部    38    刘绍琴    
17    用于*********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2006AA0592)    国家863项目�军口    200701    科技部    90    李钰    
18    癌症诊治用仿细胞膜纳米载体材料与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2007    科技部    98    戴志飞    
19    骨骼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功能的非编码 RNA 的系统筛选和靶基因鉴定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200801    科技部    15    陈岩    
20    生物质高效降解专用微生物筛选与构建技术研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    2006    科技部    52    杨谦    
21    北方优质粳稻高产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国家科技支撑    200703    科技部    36    杨谦    
22    ****(模拟)空间环境条件下生物学效应研究(2008AA12A218)    科技部深空探测重大项目    200801    科技部    32.5    李钰(参与)    
23    空间生物医学****监测及防护关键技术(2008AA12A220)    科技部深空探测重大项目    200801    科技部    19.5    李钰(子项目)    
24    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    教育部    50    戴志飞    
25    纳米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燃料电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001    教育部    50    刘绍琴    
26    纳米光合微胶囊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    200801    教育部    2.5    戴志飞    
27    基因组印记的机制及印记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    200901    教育部    2.5    吴琼    
28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淀粉样纤维的生成机制以及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    2010    教育部    4    刘川鹏    
29    基于瓷质体的新型药物靶向可控释放技术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项目(教育部)    2008    教育部    40    戴志飞    
30    新型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试验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    2008    黑龙江省科技厅    100    杨谦    
31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试剂盒的研发    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00801    黑龙江省科技厅    5    戴志飞    
32    microRNA gene Mirg的表达与调控机制的研究LC08C05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801    黑龙江省科技厅    5    吴琼    
33    构巢曲霉几丁质脱乙酰基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C200609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701    黑龙江省科技厅    4    宋金柱    
34    模拟微重力效应影响人血细胞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D200879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901    黑龙江省科技厅    3    魏力军    
35    MARVELD1及其分子级联网络在主要水污染物致癌中的生物学作用2008TS05    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类课题    200809    科技部    20    李钰    
36    环境雌激素对小鼠生殖系统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上基金    2010.07    科技部    10    吴琼    
37    基于量子点荧光猝灭结合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的研究    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上基金    201007    科技部    5    郭彩欣    
38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上基金    200901    科技部    20    戴志飞    
39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    200901    科技部    20    戴志飞    
40    重金属水污染物镉低剂量慢性暴露致HEK293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及其特征评价    国家水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1007    科技部    4    韩凤桐    
41    介孔纳米材料对微污染水体中抗生素的吸附研究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    200809    科技部    12    孙艳    
42    模拟微重力效应对哺乳动物细胞损伤与修复影响机制的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    200809    教育部    3    魏力军    
43    抗肿瘤基因转运纳米载体的合成表征及机制研究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200801    哈尔滨市科委    3.5    孙艳    
44    MARVELD1在肺癌中失活机制及其用于基因治疗可靠性的研究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专项―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    200901    哈尔滨市科委    5    李钰    
45    UTRN 基因的结构及其抑制恶性肿瘤相关功能研究    哈工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006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赫杰    
46    高通量N-糖基化技术分离乳腺癌特异性血清糖链结构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聂桓    
47    生物纳米材料及生物燃料电池    哈工大科研启动基金    2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30    刘绍琴    
48    用于肿瘤逆转的新型可注射凝胶的研究    哈工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    2009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田维明    
49    基于癌症诊治的联乙炔聚合类脂体靶向给药体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2008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3.5    郭彩欣    
50    配体修饰的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的形态学和转基因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2008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3.5    孙艳    
51    模拟微重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2008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3.5    魏力军    
52    P18在苯类水污染物导致细胞核酸损伤及癌变中的功能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2009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韩凤桐    
53    Rap 2 调控肾癌转移及侵袭的信号通路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2010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5    施树良    
54    关于脂联素(adiponectin)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2010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40    顾宁    
55    纳米检测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及
重大疾病诊断的应用    985学科(学术)后备带头人培育项目    2010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70    刘绍琴    
56    靶向可控释放纳米药物载体材料与技术    985学科(学术)后备带头人培育项目    2010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0    戴志飞    
57    用于心肌组织修复和肿瘤逆转治疗的生物活性水凝胶材料的研究    985青年学者基础科研能力建设项目    2010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30    田维明    





教学与科研成果情况统计表
序号    成果名称    奖励名称    授予单位    获奖人    获奖人排名位置    获奖时间    获奖等级(注)
1    《分子诊断学-基础与临床》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李钰    第三    2009.06    二等
2    微囊化缓释药物与诊断制剂的研究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戴志飞    第一    2010年    一等
3    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方法    黑龙江省科技发明奖        杨谦    第一    2010年    二等

出版著作情况统计表
序号    著作名称    主编    副主编    参编
人员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获奖情况
1    微生物制品技术及应用    宋金柱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08    
2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in Physical Chemistry: Surfaces and Interfaces of Nanostructured Systems    戴志飞            Transworld Research Network    2007.11    
3    分子诊断学――基础与临床        李钰        科学出版社     2008.07    2009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著作类)
4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戴志飞            科学出版社    2010.04    


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生姓名    级(届)    颁发单位    颁发时间
1    关于以废糖蜜为原料生产高产食用酵母的研究    刘曦、朱琛琛、缪昭华、赵磊、杨超、蒋青青    2004级(2008届)    共青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科技协会    2007年4月
2    一个新基因的鉴定    李凯、李露、刘洋、卢秀清    2005级(2009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年9月
3    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轴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    张鹏飞、陈建刚、董灿、 乔梦伟、张丽萍    2009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年7月
4    作为药物/基因载体的介孔纳米材料的多重官能化    孟鑫、李勇、卢彻、孙�    2008级(2011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年7月
5    新型胰岛素制剂的研究    彭林辉、李宁、符常明    2009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年7月